川經瞭望記者 劉婕 文/圖
9月11日-12日,2024年生態文明媒體采風活動在成都舉辦,期間,記者走進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秘科技推動綠色發展,走進郫都區云橋濕地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公安部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4億輛。其中,成都以超600萬輛的保有量排名全國第一。在此背景下,成都如何做好機動車排放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配備了亞洲最大的光化學煙霧箱
9月11日,記者走進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以下簡稱實驗室),該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輕、重型整車到非道路移動機械發動機,成都基地的檢測能力覆蓋了國六、歐六及美標等全球主要排放法規的全項測試。更為重要的是,它不僅有效地應對了當前的檢測需求,還為未來標準的制定與技術創新儲備了充裕的擴展潛力。
據了解,實驗室也在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投”的深度融合平臺,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成都基地在機動車動力研發、排放標準制定、污染物排放監管等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下一步,實驗室在不斷增強自身技術能力、提升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等服務能力的同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探索新質生產力實現路徑,賦能產業鏈供應鏈全方位升級,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當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動力電池更新換代”,這將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局與機遇,如何搶灘電池回收藍海市場?
9月11日,在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擬分期投資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項目,比如建設1.5GWh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生產項目及10萬噸/年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根據行業發展及市場情況布局二期、三期再生利用(濕法)、前驅體、新材料制造等項目,實現“城市礦產”本地循環及高效資源化利用。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操作
在危險廢物處置這一環保的高難度領域,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現出了突出的專業能力,成功獲得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批準開展西南區域綜合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建設,其四川省成都危險廢物處置中心處置規模達14.56萬噸/年,這是對環境安全堅定承諾的體現。通過焚燒、物化、穩定化/固化、填埋、綜合利用等多種先進處理技術,公司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工業企業提供了一條高效、安全的危險廢物處理途徑,大大提升了區域的生態安全屏障。
除了感知科技推動綠色發展,采風團還來到郫都區云橋濕地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2022年起,郫都區遵循水系‘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基本原則和‘再野化’的先進理念,采取基于自然力的濕地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對濕地部分區域實施修復,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平衡體系得到恢復。”郫都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域生態多樣性的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效,比如建成40余個聲紋監測和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樣線,利用調查監測結果對植物豐度、動物種類、水源水質等變化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以云橋圓根蘿卜為代表的“郫都產”生態農產品銷往全國、出口海外,實現云橋村人均收入增加30%。
云橋濕地(圖由主辦方提供)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目前云橋濕地已經是多種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樂園”,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楠木(楨楠)、金蕎麥,四川特有植物菱葉鳳仙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成都特有魚類藍吻鳑鲏等都是這里的“常客”。此外,云橋濕地保護成效入選全國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獲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示范基地”。